共享雨伞300亿市场的规模,花粉共享晴雨伞为共享经济带来什么启发?
张小龙曾说:好的产品是用完即走的,因为当对方需要时,还会再回来的。
共享晴雨伞作为为人们提供躲避雨雪或遮阳等目的推出的共享型配套产品,多出现于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或服务型配套场所,以“应急性”的特点扎根市场,从而得到推广及大范围使用。
雨伞、看似日常物品,但当遇到雨雪天气时,手中无伞则容易让人尴尬,而此时如若能有共享雨伞的出现,这种尴尬就会得到解决,在者,防晒露涂抹的多,在烈日炎炎之下,女孩子就会不在乎手中无伞吗?答案当然也是手中有伞心里不慌,而类似的情况每天都在上演,而这也造就了共享雨伞能一直出现在大众的讨论话题中。
在《2019中国共享雨伞行业研究报告》中显示,共享雨伞在未来有望达到300亿的市场规模。据测算,共享雨伞的订单收入市场规模约为215亿元,广告收入市场规模约为101亿元,总市场规模约为316亿元。
共享雨伞在2016年兴起,并在一年后迎来全面爆发,创业者和投资者的大规模涌入,让这个市场一下子大众皆晓,但在2018年以后,“共享”热潮退去,资本市场也渐渐变得冷静,大量原乡盲目进入的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铺设场景少而被市场陆续淘汰,只有少数企业在竞争中存活了下来,并渐渐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花粉共享晴雨伞行业作为依托于实体经济,依靠人流密集区域布局的高度用户趋向型产品,可以赋予各个场景模式以更多想象空间,更可有助于提升了用户出行的体验。
花粉共享晴雨伞可投放于学校、社区、产业园区、景区、城市综合体、写字楼、地铁、公交站、酒店等不同类型,人流较为集中流动的场所,不仅有让多个场景相互间拓展,更可便于投放站点间的联系性,有助于租赁及归还。
花粉共享晴雨伞更可根据场景化不同,实现定制化服务,采用有桩模式,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一桩多伞的进驻模式,能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为投入地实现更好的管理,同时更是降低雨伞的运营损耗率。
花粉共享晴雨伞通过押金+订单收入,配合实现不同场景品牌露出需求而形成的伞面及设备桩广告投放,实现广告收入,而基于在使用上的不断增加,最终用户的数量规模庞大时,数据变现也将成为巨大的盈利点。这三个盈利点环环相扣,形成紧密的上下链条,让共享晴雨伞的投入能实现较大的盈利目的。加上不断投放及占领市场,晴雨伞的作用也不再是为人们提供躲避雨雪或遮阳等目的推出的共享型配套产品,它也将成为以线下资源优化配置的代表之作。
本文出自Farina法瑞纳科技,转载时请注明出处